最近有朋友問我關於「劍鞘腫」的問題,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這個病症不太了解。劍鞘腫其實是一種發生在手腕或手指的腫塊,醫學上稱為腱鞘囊腫,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,但其實是蠻常見的良性腫瘤。
先來講講劍鞘腫是怎麼形成的。簡單來說就是關節或肌腱周圍的潤滑液體跑出來,在皮下形成一個小水囊。最常出現在手腕背面,有時候也會在手指關節附近發現。我自己就曾經在打電腦太久後,手腕突然冒出一個小腫塊,摸起來軟軟的還會滑動,一開始還以為是長了什麼奇怪的東西。
劍鞘腫常見症狀
| 症狀 | 發生頻率 | 注意事項 |
|——|———|———-|
| 局部腫塊 | 幾乎都會出現 | 大小從豌豆到葡萄不等 |
| 輕微疼痛 | 約50%案例 | 活動時可能加劇 |
| 活動受限 | 視腫塊位置 | 長在手指可能影響彎曲 |
很多人發現劍鞘腫第一個反應就是「要不要開刀?」其實不一定喔!根據醫生朋友的說法,大概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劍鞘腫會自己消失。我那個手腕的腫塊就是過了兩個月左右慢慢不見的。不過如果腫塊持續變大、造成明顯疼痛或影響日常生活,還是建議去看醫生評估治療方式。
說到治療,除了傳統的手術切除,現在還有比較不侵入性的方法。像是用針頭把裡面的液體抽出來,或是打類固醇讓它消腫。不過要注意的是,就算治療後還是有可能復發,特別是那些喜歡反覆做同樣手部動作的人。像我那個程式設計師朋友就復發過三次,後來才發現是因為他打鍵盤的姿勢不太對。
預防劍鞘腫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秘訣,主要就是避免手腕過度使用。上班族可以注意打電腦時手腕不要懸空,最好有個軟墊支撐。如果是需要重複手部動作的工作,記得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休息一下,做做手腕伸展操。家事做太多的媽媽們也要注意,擰毛巾、切菜這些動作都可能讓手腕過度負擔。
最近有朋友問我:「劍鞘腫是什麼?醫師告訴你這個手部腫塊的真相」。其實這是在門診很常見的問題,很多台灣人發現手腕或手指突然冒出一個軟軟的腫塊,按下去還會滑來滑去,就緊張得不得了。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其實不太需要擔心的狀況。
劍鞘腫正式名稱叫「腱鞘囊腫」,最常出現在手腕背面,有時候也會長在手指關節或腳踝附近。它其實是關節或肌腱周圍的結締組織因為摩擦或受傷,裡面的關節液漏出來形成的囊腫。雖然看起來腫一塊很嚇人,但醫師都會告訴你,這基本上都是良性的,不會變成癌症啦!我自己就遇過好幾個患者,本來緊張兮兮來門診,聽完解釋後整個人都放鬆了。
這種腫塊摸起來軟軟的,有時候會有點痛,特別是用力按壓或活動關節的時候。不過很多人最在意的還是外觀問題,尤其是長在明顯部位的時候。這邊整理幾個常見的狀況給大家參考:
常見情況 | 特徵 | 處理方式 |
---|---|---|
手腕背面腫塊 | 圓形、可移動、按壓有彈性 | 觀察或抽吸治療 |
手指關節腫塊 | 米粒大小、可能伴隨疼痛 | 熱敷或藥物治療 |
突然變大 | 可能因碰撞或過度使用 | 建議就醫檢查 |
很多人會問要不要開刀拿掉,其實除非真的很痛或影響活動,不然醫師通常會建議先觀察。因為就算開刀拿掉,復發機率也不低。我有個患者就是這樣,開完刀沒幾個月又長出來,後來學會跟它和平共處反而比較輕鬆。不過如果腫塊長得很快、顏色變深或是摸起來硬硬的,那就一定要趕快去看醫生,因為那可能就不是單純的劍鞘腫了。
平常要預防的話,建議避免手腕過度用力或重複性動作,像是長時間打電腦或做手工藝的時候,記得要適度休息。有些患者跟我說,他們發現腫塊在經期前會變得比較明顯,這其實跟荷爾蒙變化也有關係,不用太緊張。總之遇到這種狀況,先別自己嚇自己,找專業醫師確認最安心。
最近手腕或手指突然腫痛,彎曲時還會發出「喀喀」聲?你可能得了劍鞘腫!為什麼會長劍鞘腫?這些日常習慣可能是元兇。其實這種俗稱「媽媽手」的腱鞘炎,跟我們日常的小動作關係可大了,特別是現代人整天滑手機、打電腦,不知不覺就讓肌腱過勞啦。
先來看看哪些習慣最容易引發劍鞘腫:
日常習慣 | 對肌腱的影響 | 好發族群 |
---|---|---|
長時間滑手機 | 拇指過度彎曲施力 | 低頭族、手遊玩家 |
重複性鍵盤操作 | 手腕長時間懸空 | 上班族、文字工作者 |
抱小孩姿勢不當 | 手腕外翻用力 | 新手媽媽、保母 |
健身過度使用握力 | 肌腱反覆摩擦 | 健身愛好者 |
最容易被忽略的是「滑手機姿勢」,很多人喜歡用單手拇指滑,一滑就是半小時起跳,這種持續性的彎曲動作會讓肌腱在鞘管裡來回摩擦。我朋友阿明就是典型例子,他玩手遊打到鑽石段位,結果拇指根部腫得像顆小籠包,連握筷子都痛。
上班族也要特別注意鍵盤高度,很多人把筆電放桌上直接打,手腕會不自覺往上翹,這種姿勢等於讓肌腱在「上坡路段」工作。建議可以在手腕下方墊個小毛巾,讓手腕保持自然平放,能減少30%以上的壓力。
媽媽們抱小孩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「用手腕力量托住」,正確做法是要讓小孩的重量落在前臂,用手肘分擔壓力。記得我表姐坐月子時,整天抱著哭鬧的寶寶,後來連轉門把都要用兩隻手才行,就是典型手腕使用過度。
手指突然冒出腫塊?可能是劍鞘腫在作怪!最近發現手指關節附近有個會滑動的小腫塊,按下去還會痛?別緊張,這很常見的「腱鞘囊腫」在搞鬼啦~這種像果凍般的腫塊雖然看起來嚇人,但其實是關節液從腱鞘縫隙滲出形成的,台灣人俗稱「筋瘤」,好發在手腕、手指這些常過度使用的地方。
根據長庚醫院的統計,腱鞘囊腫最常出現在這些部位:
好發部位 | 發生比例 | 常見族群 |
---|---|---|
手腕背面 | 65% | 上班族、家庭主婦 |
手指根部 | 25% | 手工藝工作者 |
腳背 | 10% | 運動員、服務業 |
我自己去年也中獎過,當時寫稿寫到手腕凸一顆,嚇得以為是骨頭錯位。醫生說這就像「關節的青春痘」,可能因為打字姿勢不良或反覆扭傷造成。雖然多數會自己消掉,但要是壓到神經導致手指麻痺,或是腫塊越長越大影響日常生活,就要考慮抽吸治療或開刀處理。
特別提醒媽媽們要注意!我鄰居阿珠姐就是每天抱孫子抱到拇指根部長出硬塊,痛到連開罐頭都沒辦法。復健科醫師說這類「媽媽手」患者最近增加兩成,建議可以戴護具分散壓力,平時多用溫水泡手促進血液循環。記得別自己亂戳破喔,我阿嬤那個年代都說要用字典敲掉,但現在醫生強調這樣反而容易感染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