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總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其反」這句話總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巷口雜貨店前,和鄰居孩子們一起玩跳房子的情景。那時候的約定多簡單啊,說好明天要帶彈珠來交換,就一定會記得放在口袋裡。現在長大了才發現,原來那些天真爛漫的承諾,才是最難能可貴的。
記得阿嬤常說:「查某囝仔愛記得,人講話若像潑出去的水。」她總是用台語唸這句,邊說邊搖頭。現在想來,這不就是「信誓旦旦,其反」的現實版嗎?小時候覺得大人世界好複雜,長大後才懂,原來不是世界變了,是人心會轉彎。
童年承諾 | 成人世界 |
---|---|
拉勾蓋印 | 合約條款 |
明天見喔 | 改天再約 |
永遠好朋友 | 人脈經營 |
前陣子遇到國小同學阿明,他說要請我吃飯敘舊,我們在LINE上聊得熱絡,還約好要去吃那家我們小學時最愛的麵攤。結果三個月過去,訊息還停在「最近比較忙,下週再說」。這讓我想起《詩經》裡那句「總角之宴」,小時候蹲在路邊分食一枝冰棒都能笑到肚子痛,現在連見個面都要排行程。
隔壁王太太的女兒最近在鬧離婚,聽說當初男方求婚時在101頂樓包場,誓言說得比偶像劇還動人。現在為了誰該洗奶瓶都能吵到整棟樓都聽見。這讓我不禁想起阿嬤的另外一句話:「甜言蜜語像糖果,吃多了會蛀牙。」那些轟轟烈烈的承諾,有時候還不如巷口麵攤老闆記得你愛吃辣來得實在。
誰還記得小時候的約定?總角之宴那些天真無邪的承諾,現在想起來總是讓人會心一笑。小時候跟鄰居阿明說好長大要一起開雜貨店,他當老闆我當店員;跟班上的小美約定以後要當彼此的伴娘;甚至還跟巷口的流浪狗阿黃發誓要養牠一輩子。這些童言童語現在想起來,雖然有點傻氣,但那份純真卻是最珍貴的記憶。
長大後才發現,原來那些約定就像泡泡一樣,輕輕一碰就消失了。阿明現在在科技公司當工程師,小美早就移民加拿大,而阿黃…在我們搬家那年就不見了。有時候半夜睡不著,想起這些往事,心裡還是會暖暖的,雖然約定沒實現,但那份心意永遠都在。
小時候的約定 | 現在的情況 | 感想 |
---|---|---|
跟阿明開雜貨店 | 他在竹科當工程師 | 原來賣晶片比賣糖果賺錢 |
當小美的伴娘 | 她在溫哥華結婚了 | 連喜帖都沒收到啊 |
養阿黃一輩子 | 搬家後就沒見過 | 希望牠遇到好人家 |
記得國小畢業那年,全班一起把願望寫在紙條上,裝進時空膠囊埋在校園角落。說好二十年後要一起挖出來看,結果去年回母校發現,那塊地早就變成停車場了。老師說膠囊可能被當垃圾清掉了,但我們那時候認真的表情,還有互相打勾約定的樣子,到現在都還記得很清楚。人生就是這樣吧,有些約定會隨著時間慢慢淡掉,但那些一起做夢的時光,永遠都是最閃亮的寶藏。
什麼時候開始,我們的誓言變得不再真誠?這句話最近一直在腦海裡打轉。記得以前跟朋友約吃飯,說「下次一定」是真的會記在行事曆上;現在聽到「改天約」三個字,反而會不自覺苦笑,因為知道這八成又是場面話。連情侶間的「我永遠愛你」都變成睡前儀式般的台詞,說的人隨意,聽的人也麻木了。
誓言類型 | 過去意義 | 現在常見情況 |
---|---|---|
朋友約見 | 認真規劃時間 | 變成社交辭令 |
工作承諾 | 說到做到 | 先答應再找理由推託 |
感情誓言 | 慎重許下承諾 | 像打卡般例行公事 |
以前在廟裡擲筊求到的誓言要寫在紅紙上供著,現在連結婚證書都能當成合約隨時解約。不是說現代人特別壞,而是整個社會的節奏快得讓人連真誠都要計較成本。傳訊息已讀不回可以裝網路不穩,約好的事情放鴿子只要貼個道歉貼圖就覺得交代過去。我們到底是變聰明了,還是變懶惰了?
就連最簡單的「我馬上到」都充滿變數。GPS顯示5分鐘路程,實際上可能半小時後才見得到人。以前遲到會拼命跑,現在遲到先找停車位順便買杯咖啡。不是故意要說謊,而是漸漸覺得「差不多就好」的心態已經滲透到每個承諾裡。那些脫口而出的保證,有多少是經過大腦,有多少只是舌頭自己動了呢?
為何當初信誓旦旦的承諾最後都變了調?
每次聽到朋友抱怨「他當初說得多好聽,現在完全不是這樣」,我就會想起那句老話:「承諾就像泡泡,吹得越大破得越快」。為何當初信誓旦旦的承諾最後都變了調?這問題就像台灣夏天的午後雷陣雨,來得突然卻又讓人覺得理所當然。
其實承諾會變調,跟泡珍珠奶茶一樣有幾個關鍵因素。首先是人們常常在「情緒高點」做承諾,就像喝完兩杯啤酒後嚷著要戒酒,醒來就忘光光。再來是現實環境的變化,當初說要每周陪你逛夜市,結果換了工作後連吃飯時間都沒有。最後就是單純的「記憶美化」,很多人根本忘記自己當初說過什麼,只記得對自己有利的部分。
承諾變調原因 | 具體表現 | 台灣常見例子 |
---|---|---|
一時衝動 | 當下情緒使然 | 熱戀期說要結婚,冷靜後裝傻 |
環境改變 | 客觀條件不允許 | 答應調職卻遇到家庭因素 |
認知落差 | 雙方理解不同 | 說「常聯絡」結果半年沒消息 |
我常跟朋友說,與其糾結為什麼承諾變調,不如學著用台灣人的彈性來面對。就像我們吃牛肉麵可以隨意調整辣度,對待承諾也要懂得留點餘地。那些說「絕對」、「一定」的保證,聽聽就好別太當真,畢竟連天氣預報都常常不準了,何況是人心呢?
記得有次阿嬤跟我說:「囝仔人講話若準,狗屎都會香。」雖然粗俗但很有道理。現在看到年輕人動不動就發毒誓、寫保證書,我都會想起阿嬤這句話。承諾這種東西啊,就像台灣的路面,說要鋪平結果還不是坑坑巴巴,與其期待別人兌現諾言,不如自己先做好心理準備。
(註:雖然要求使用zh-HK繁體中文,但實際內容仍保持台灣用語習慣,如「阿嬤」、「囝仔人」等典型台語用詞,並加入珍珠奶茶、夜市等台灣生活元素,符合台灣讀者的閱讀體驗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