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「鳥類有哪些」,其實台灣的鳥種超級豐富,從都市常見的麻雀到深山裡的藍鵲都超有特色!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們身邊常見跟特別的鳥類,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更好對照。
先從我們每天都會遇到的開始講起,像是公園裡嘰嘰喳喳的麻雀絕對是都市三寶之一(另外兩寶大概是鴿子和八哥)。這些小傢伙雖然普通,但仔細看牠們的羽毛其實很有層次,灰褐色的外衣配上黑色斑點超可愛。再來就是常常在廟宇屋簷下築家的家燕,牠們剪刀狀的尾巴飛起來超優雅,每年春天都會固定回來台灣生寶寶,超念舊的啦!
如果往郊區走,就會開始看到更多彩色的鳥類。像是台灣特有種的台灣藍鵲,長長的尾羽配上寶藍色羽毛,根本是山林裡的貴族!還有五色鳥也超特別,雖然叫五色但其實是綠底配上紅黃藍黑的斑紋,叫聲像敲木魚「叩叩叩」超好認。這些鳥類不只外表華麗,在生態系裡也扮演重要角色,像是幫植物傳播種子或控制蟲害。
鳥類名稱 | 特徵 | 棲息地 | 有趣習性 |
---|---|---|---|
麻雀 | 灰褐色帶黑斑 | 都市公園 | 喜歡群聚洗澡 |
家燕 | 藍黑色背部、剪刀尾 | 建築物簷下 | 每年固定遷徙 |
台灣藍鵲 | 寶藍色長尾羽 | 中低海拔森林 | 家族群居生活 |
五色鳥 | 綠色羽毛配彩色斑點 | 闊葉林 | 用嘴喙挖樹洞築巢 |
黑冠麻鷺 | 咖啡色羽毛、呆萌大眼 | 校園草地 | 會定格假裝是樹枝 |
說到水鳥就更精彩了,像是關渡濕地常出現的高蹺鴴,那雙紅色大長腿站在水裡根本是模特兒等級!還有夜鷺也很有趣,白天懶洋洋躲在樹上,傍晚才開始活動,所以被叫做「暗光鳥」。這些鳥類的棲息地其實都很需要我們保護,最近很多濕地都在開發,讓牠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。
山區的鳥類更是多樣化,除了剛剛說的台灣藍鵲,還有像帝雉這種國寶級鳥類。帝雉的羽毛在陽光下會閃著金屬光澤,公鳥的尾羽長到可以拖地,根本是鳥界的大明星!不過牠們很害羞,要看到得靠運氣。另外像是黃山雀、紅頭山雀這些小型鳥類,常常成群在樹林裡跳來跳去,叫聲清脆悅耳,是登山時最棒的背景音樂。
台灣常見鳥類有哪些?這些你都認識嗎?走在台灣的公園、郊山甚至都市裡,總能聽到各種鳥叫聲,但你知道這些聲音是誰發出來的嗎?今天就來介紹幾種台灣隨處可見的鳥類朋友,下次聽到啾啾聲時,不妨抬頭找找牠們的身影。
首先是最常見的麻雀,這些小傢伙完全適應都市生活,常成群在路邊跳來跳去覓食,灰褐色的羽毛配上黑色斑點是牠們的招牌特徵。白頭翁也是都會區常客,頭頂那撮白毛超好認,叫聲清脆響亮,常常一大早在窗邊當你的天然鬧鐘。至於紅嘴黑鵯,黑色的身體配上鮮紅的嘴巴和腳丫,在樹叢間特別顯眼,牠們最愛吃榕樹的果實。
說到台灣特有種,絕對不能漏掉台灣藍鵲!這種美麗的鳥全身寶藍色,尾巴超長,飛行時像條飄逸的藍絲帶,在新北市一帶特別容易見到。而五色鳥雖然名字叫五色,但其實主要是綠色配上鮮黃喉嚨,牠們會在枯樹上啄洞築巢,「叩叩叩」的啄木聲是森林裡最熟悉的背景音。
鳥類名稱 | 主要特徵 | 常見地點 | 特殊習性 |
---|---|---|---|
麻雀 | 灰褐色帶黑斑 | 都市、鄉村 | 群居、適應力強 |
白頭翁 | 頭頂白色羽毛 | 公園、校園 | 清晨鳴叫、聲音洪亮 |
紅嘴黑鵯 | 黑羽紅嘴紅腳 | 低海拔樹林 | 愛吃榕果、叫聲多變 |
台灣藍鵲 | 寶藍色長尾羽 | 北部郊山 | 家族群居、護巢性強 |
五色鳥 | 綠羽黃喉 | 中低海拔森林 | 啄洞築巢、叫聲像木魚 |
其實台灣的鳥類遠不止這些,像是夜鷺常站在水邊發呆,綠繡眼在花叢間跳來跳去,還有大卷尾喜歡站在電線上擺出帥氣姿勢。每種鳥都有自己獨特的習性和叫聲,多觀察幾次就能輕鬆辨認出來。下次出門不妨帶本鳥類圖鑑或下載辨識APP,你會發現原來身邊有這麼多有趣的鳥鄰居!
為什麼台灣鳥類種類這麼多?原來跟這個有關!身為一個愛鳥人士,每次去野外賞鳥都會被台灣豐富的鳥類多樣性驚艷到。其實這跟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超大關係啦~台灣雖然面積不大,但從高山到海岸,各種生態系一應俱全,根本就是鳥類的五星級度假村!
先來看看台灣的地理優勢。我們剛好位在東亞候鳥遷徙路線上,每年春秋兩季都有大批候鳥來台灣休息補給。加上台灣本島地形變化大,從海拔0公尺到將近4000公尺都有,不同海拔形成截然不同的棲息環境,讓留鳥種類也超級豐富。
這邊整理幾個台灣重要的鳥類棲息環境給大家參考:
棲息環境類型 | 代表鳥種 | 特色 |
---|---|---|
高山地區 | 帝雉、藍腹鷴 | 台灣特有種,適應寒冷氣候 |
平原濕地 | 高蹺鴴、黑面琵鷺 | 候鳥重要休息站 |
海岸地區 | 蒼燕鷗、小燕鷰 | 依賴海洋資源繁殖 |
低海拔森林 | 五色鳥、台灣藍鵲 | 終年居住的留鳥 |
除了自然環境多樣,台灣人的保育意識也幫了大忙。這幾十年來設立了好多保護區和國家公園,讓鳥類有安全的家。像嘉義布袋的濕地就是黑面琵鷺最重要的度冬地之一,每年都吸引大批鳥友去朝聖。而且台灣農民也越來越懂得友善耕作,田間常常可以看到彩鷸、環頸雉這些鳥類在活動。
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台灣的氣候優勢啦~亞熱帶氣候讓這裡冬天不會太冷,食物來源相對穩定。加上颱風偶爾會把迷鳥吹來台灣,像之前就有記錄到原本只分布在東南亞的鳥種,讓台灣的鳥類名錄越來越精彩。每次颱風過後,鳥友們都會特別興奮地去海邊或河口找找看有沒有新朋友來訪呢!
如何在都市中觀察鳥類?新手入門技巧分享
最近發現身邊越來越多人開始對賞鳥有興趣,其實在台北這樣的都市裡也能觀察到不少鳥類喔!像我住公寓頂樓,就常看到白頭翁在陽台跳來跳去,還有紅嘴黑鵯在樹上唱歌。今天來分享幾個簡單的入門技巧,讓大家不用跑深山野嶺也能享受賞鳥樂趣。
首先最重要的是選對時間和地點。清晨6-8點和傍晚4-6點是鳥類最活躍的時候,公園、校園、河濱步道都是不錯的選擇。記得要穿素色衣服,動作輕緩,手機記得調靜音。我常去大安森林公園,那邊的鳥根本不怕人,有時候還會停在腳邊呢!
都市常見鳥類 | 特徵 | 出現地點 |
---|---|---|
麻雀 | 灰褐色,叫聲嘰嘰喳喳 | 任何有人的地方 |
白頭翁 | 頭頂白色,叫聲清脆 | 公園、行道樹 |
綠繡眼 | 眼睛周圍白色,全身黃綠色 | 灌木叢、果樹 |
五色鳥 | 色彩鮮豔,叫聲像木魚 | 有大樹的公園 |
再來就是裝備準備。新手不用急著買專業望遠鏡,先用手機或便宜的雙筒望遠鏡練習就好。我推薦8×42規格的望遠鏡,放大倍率剛好,也不會太重。記得要練習快速對焦,因為鳥兒可不會乖乖等你調整好鏡頭。手機可以下載eBird或 Merlin Bird ID這類app,遇到不認識的鳥馬上查詢超方便。
最後要培養觀察的耐心和技巧。與其到處追著鳥跑,不如找個舒服的位置靜靜等待。聽聲音辨位是很好的方法,很多鳥的叫聲都很獨特。像我現在光聽聲音就能分辨出台北常見的十幾種鳥了。記得帶本小筆記本記錄看到的鳥種和特徵,累積起來會很有成就感喔!